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司法官學院:回首頁

:::

112年7月4日-臺北學習組-參訪總統府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2-08-02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111
  1. 建築沿革:總統府前身為日本時代之臺灣總督府,不僅日本時代地位十分重要,更因為建築本體強固的結構,讓它挺過昭和20年5月臺北大空襲,儘管正面左側嚴重毀損,但未傷及建築主體。在修復後,繼續挺立,做為臺灣政治權力中樞的地位不變。民國35年為慶祝蔣中正總統60大壽,將總督府大舉整修並更名為介壽館。民國39年這棟建築物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。民國95年,為彰顯憲政上的意義及符合實際功能,正式更名為「總統府」。民國71年文化資產的地位日益重要,相關法規陸續訂定,故當時主管機關內政部於民國87年7月正式將總統府主體及其附屬空地公告為國定古蹟,範圍包括貴陽街、寶慶路、博愛路及重慶南路所圍塑的街廓。 
  2. 建築特色:總統府為日本殖民政府來臺後,自臺北賓館後興建之第二棟歐式建築,當時日本時值明治維新時期,積極仿效歐美等國之文化、建築風格及技術,並將許多特殊建築材料自日本越洋運送後加以興建而成。
  3. 團體導覽:本日因總統府僅對外開放一樓院區,故團體導覽志工僅以歷史展區向我們簡介總統府自1912年始興建至今之歷史,院區內建築特色今昔對照(如先前北苑、南苑之空地原為供員工停放通勤用之腳踏車,然因時代變遷,故改為庭園,並以磁磚鋪成梅花、12道星芒等形狀以為裝飾),以及府內過往陳設、各職員著用之代表物。難得有機會能更了解我國古蹟之一,真的是十分有趣難得的體驗。
回頁首